|
所有人都能工作轻松赚的多。
生产力提升减少劳动量,增加产出数量和质量。
不明白生产力什么意思的,将其理解成生产效率也行,
想象一下工厂的流水线,是不是用更少的人力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这点很重要,生产力提升减少劳动量,增加产出数量和质量。不过多解释了,还是不懂的百度随便搜一下这句话。
现在的生产力已经很强大了,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工作轻松赚的多。
钱只是分配劳动力和物质的工具,本质是有多少物质产品可供人分配,生产力强,人们就物质丰富,也就是相对都比较富有。
现在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很多人都活的挺难的。
原因有很多,房地产崩盘,疫情,国际贸易制裁,走资,阶级固化,贫富差距大,前几年的透支消费等,但我认为这些都不关键,最核心的原因经济模式不适用了。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生产力提升减少劳动力,导致失业,人们没钱消费,经济就不好,形成了百姓难,企业难,国家也难的三输局面,而且是类似金融危机恶性循环,企业没钱更要裁员压榨员工,打工者收入更少,消费也更少。
生产力提升是好事,反而导致负面的结果,这是有问题的。
我从三个维度讲解为什么经济模式是最大问题。
1. 劳动力分配的角度
生产力提升减少劳动量,所有人都可以工作轻松才对,为什么毕业即失业,35岁容易被裁员,因为本来就没那么多工作需要做。
而还有很多人996,一天工作12小时,这是不合理的,而同时还有很多人找工作困难,更不合理。
这是因为工作岗位和求职人员已经失衡了,岗位少,人多,这时不再适用市场经济的供需调节。纯靠市场调节,有工作的人又苦又累挣的少,大量人失业。
2. 物质分配的角度
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从泥土活着稻草就能盖房子到现在建筑业这么发达,购房还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而同时楼房空置率又高达15%。
分配模式有大问题,现在的产能端很强大,而消费端很弱,购买力的不足就像木桶理论的短板让产能端的强大发挥不出来,厂家货卖不出去只能减少生产。
直接说结论吧,所有人都可以物质丰富应有尽有,每个人都有宽敞的房子住,每个家庭都能买起冰箱彩电空调。而不是像现在饱尝生活艰辛。
所有的商品都是资源和劳动结合的产物,资源是不缺的,完全足够人们的各种需求,以前还担心石油采完了怎么办,电车出现后也不用担心了。而生产力强大,劳动力也不缺。
重点再强调一下,是所有人都可以应有尽有,这不是零和游戏,富人得的多所以穷人就得的少,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得的多。
富人和穷人几乎是没有冲突的。
我会循序渐进的讲解,阳光空气,所有人都能享用吧。因为其供给能力是无限的。
水,大米面粉土豆萝卜白菜也是同理,所有人都有饭菜吃,根本原因在于富人一天也无法吃五斤大米,喝十升水。
肉类相比大米土豆稀缺一些,但是一个富豪家庭终其一生也不见得比一个普通家庭多吃多少牛肉猪肉。反倒是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在肉类的消耗上差距大些。
肉类只是相对萝卜白菜稀缺一些,其实也不咋稀缺,就是所有人都能吃的食物,现在牛肉也大幅掉价了,随着养殖体系的成熟,越来越容易获取的。
桌椅瓢盆冰箱空调也是同理,富人需要十个电视机么,需要十个电饭锅么,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人人都能尽情享用的。
简而言之,富豪就是吃龙肉,喝南极冰层化开的水,住别墅坐直升机,也不影响其他人都生活富裕。
下面指出问题之所在。
可乐雪碧这种原料获取非常容易,制作也极其简单的饮品,完全具备全民畅饮的条件,就跟自来水差不多,但是经常会发生,想买瓶可乐,一想到要3块钱,还是算了。
已完成的电子小说,电影,单机游戏等,其供给能力是无限的,比阳光还无限,但是大量人们想看看不到吧,想玩玩不到。这正是问题所在,供给能力都无限了,人们还享受不到,不要认为版权问题导致人们享受不到就是合理的,其二者并不是冲突的,即保证创作者的利益,又让人们享受到不就好了?
《我不是药神》很多人应该看过,一款药品研发完成后,其实制作成本是很低的,化学合成而已,难的是研发过程,那么假设研发成本一亿,成功率10%,那他的预期收益至少要10亿才行,所以药价会较贵,很多病人负担不起。
不要觉得这是合理的,要把注意力聚焦在研发完成后生产是很容易的,而人们却不能充分享受,这是很不合理的,还是那句话,即保证研发者的利益,又让人们享用,就好了。这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
可乐,电子小说,药品,其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供给能力很强,人们却享受不到,其他各种产品也都同理,所有厂家都不愁生产能力,而是绞尽脑汁雇销售打广告买流量来获取客户,一副你有多少订单,我就能生产多少产品的姿态。
看病难的问题也同理,不缺医生,也不缺药品医疗器械,医院也都希望患者去他们医院别去别人家,很多人想到去医院拍片子开药花几百就不去了。
希望大家能明白小说这种供给能力无限的产品,想看看不到是非常不合理的,由此意识到物质分配的不合理性,进而理解为什么我说所有人都能应有尽有。
如果你能理解生产力提升减少劳动量,增加产出数量和质量,应该好理解我说的这些内容。
3.时代发展的角度
工业革命所带来生产力的提升是巨大的,而之前漫长的农耕文明生产力没太大起伏,很多人还是保留着农耕文明的思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我们已经跨入工业文明两百年了,思维要转变过来,现在是半分耕耘双倍收获,未来智能机器人普及则是不耕耘,无限收获。
要理解我们处在怎样一个时代中。
清朝是1912年结束的。
计划经济是是1949年至1992年。
无论是我们嘲笑的封建社会,还是不成熟的计划经济,离我们都不远。
而市场经济也就运行几十年,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是突飞猛进的,看看那些卫星火箭,汽车都能无人驾驶了,经济模式进行革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从未来回溯现在,可以想象人工智能普及的时候,人们都不用工作,国家发钱,愿意买啥就买啥。那时肯定不能是如今的经济模式,所有人去争抢那1%的工作,没工作的人没收入啥也买不到。
而这种经济模式或者说分配模式的变化肯定不是一夜之间就天翻地覆得,它会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其关键就在于生产力越强,人们需要付出的劳动量越少,物质越丰富。
而我想说的是现在生产力已经很强了,人人都可以工作轻松,赚的多。
下面说解决方法
前面说了生产力强大可以让所有人工作轻松,赚的多,而现今的劳动力分配和物质分配很有问题。
劳动力的分配,要让人们都能工作轻松。
物质的分配,其症结都指向消费能力不足。
方案如下:
大家重点关注下思路和方向,细节不用太纠结,因为涉及方方面面太广,过于宏大复杂,注定是要靠多人合力不断打磨完善的经济体系,等真应用到实际中去,也要不断调整。
方案如下:
1.如何补贴工资
以补贴工资的形式,增加人们的收入,企业没钱补,只能国家出钱,国家也没钱,印钱。
将各个行业岗位尽可能进行量化的专业技能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补贴工资主要参考物。工作内容,工作年限作为辅助参照。
公司开出的工资和国家补贴的工资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为了防止公司和员工勾结,补贴工资不参考公司工资的金额。
2.监管
补贴资金从拨款流经省市,区县到企业个人都要记录在案,公开透明。
根据行业岗位不同制定出对应的监察标准,如厨师在后厨全程监控,交警执法记录,白领上下班视频打卡,办公司也安装监控,农民要记录耕地播种过程以及收货结果。以防止舞弊。
3.补贴工资逐年增加
考虑到对市场的冲击,体系完善的过程,以及诸多风险的可控性,一开始补贴的金额肯定很低,逐年增加,预估20-30年会达到很可观的金额,达成购买力和生产力的匹配。
4.减少工时
随着补贴工资金额的增加,才能逐渐减少工时,不然人们收入不够,逐步落实八小时工作制,随着人们收入积蓄的增加,虽然工作报酬很丰厚,自然很多人工作意愿会降低,然后逐渐降低工时要求,如企业不得拒绝每天工作7/6/5/4小时的求职者。
这个减少工时有点复杂,简单说下,比如从10小时变为8小时,白领可能直接减少时间就行,超市的收银员可能还是要工作十小时,那就比如原本十小时月薪4000,现在8小时还是4000,多出来的两小时算加班,也就是工资多1000,这1000企业出,或者国家也补贴一部分减轻企业负担。
在8小时工作制基础上再往下减工时,不再增加企业成本,比如还是刚才工作十小时的收银员,薪资五千,现在换成两个工作5小时薪资2500的人。
随着工时的削减,补贴的工资是上升的,这二者成反比,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生产力提升,减少工作量,增加产出数量质量。
这块大家可能听得有点乱,理解个大概就行,不用太纠结这些细节,详细的讲解我之后在文章里细说吧。
5.限制物价上涨
这应该是整个体系很灵魂的一步,补贴工资必然面临大量增发货币,很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问题,而如果通货膨胀过快,那整个补贴工资的体系有可能失去意义。
所以要限制物价上涨,根据往年价格给各种商品设定价格上限,在上限以内,商户可以自行随意调整价格,超出上限,要先在app里申请涨价,审批通过才能涨价。
同样一道菜,炒土豆丝,在路边小吃部和装修豪华的大饭店定价肯定是不同的。
涨价申请由申请人给出申请理由,如果是普遍情况,如大量地区商户都申请牛肉涨价,反应供不应求经常被抢空,那么立刻成立调研小组,可能连夜取证走访议定涨价幅度,然后执行。
如果只是个别情况,不用那么紧急,不论是拒绝还是审批通过都要把商户的诉求,与商户沟通的过程,调研的数据,同意或拒绝的理由公布于众,以供监察。
6.强制工作
当人们过于富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大规模普遍性人们不愿意工作的情况,那时可能要采取强制工作制,人们工作的理由不再是为了挣钱而是完成工时的要求。
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应该工时要求也很低了,估计在每日工作4小时以下,也就是年工作1000小时。
当年超额完成的工时,可以累计到来年算作已完成的工时。也就是说比如要求年1000小时,第一年工作1500小时,那第二年工作500小时就可以了。
这里顺带提一嘴,发展到这种程度,前面说的小说电影单机游戏可乐付费软件等基本能实现全民想买就买了,不容易出现想买瓶可乐花3元算了不买这种情况了。
7.阶梯式税收
这个现在已经有了,企业收入越高,税收比例也越高,人们有钱了消费增加,很多企业收入也会大幅增加,可以再调高些税收比例。
8.国际贸易和国内的外企及外国打工者
大量增发货币对汇率是有巨大影响的,我想国际贸易是否可以单独用一个货币,国内外企的钱出境也要换算成这个外贸货币。人民币只作为国内使用。钱只是工具,本质是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的外国打工者,也可以享受公司补贴吧,但是只有国人的80%。
9.方案的瑕疵与各种弊端
整个方案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会占用大量劳动力,但我认为是非常值得的,然后不公平舞弊的情况肯定也会有,会产生大量凭什么他那样那样,然后我这样这样的问题,这里有很多只是主观觉得不公平,因为人性总是会觉得自己亏了,也有很多确实不公平,这是难以避免的,公平舞弊等是千古难题,我也解决不了。
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所有人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了,它的职能作用体现了就很有价值,就像官僚体系其实它也有很多问题,但是它能构建社会体系,完成社会运转,是有价值的,不能没有它,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替代它的方案。
原本甲乙两人每个月都有两个桃子,现在甲5个,乙6个,哪怕是真的不公,甲会说凭什么他6个我5个,其实也无所谓了。
然后回答一个最普遍的疑问,怎么可以印钱呢?或者怎么可以给大家发钱呢?好像做白日梦一样。
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就会觉得不行,其实增发货币一直在进行,给低保户也在发钱,消费补贴其实也是发钱。
补贴工资的理论确实很具颠覆性,我还是想从未来倒推现在来理解,因为人们习惯于当下的一切很难理解这么颠覆性的新思维。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普及,相当于99%或者100%的劳动都被取代,人们都不用工作,国家发钱,人们买买买享受生活就行了。那么往前推90%的劳动被取代呢?好像也差不多对吧。
80%呢,70%呢?倒推直至到现在呢?
应该能明白一些了吧,核心还是那句话,生产力越强,所需劳动量越少。产出物质越多。智能机器人普及也就是生产力过于强大将所有的劳动量都取代了,生产力有多强,就足以支撑购买力有多强。
而现在的生产力已经很强大,所以我认为问题的关窍在于补强购买力,让人们都有钱消费享受到生产力带来了丰富物质生活。
最后再总结一下,我希望大家能意识到一部完本的小说供给能力无限,而人们不能充分享受是不合理的,进而明白可乐这种供给能力接近无限的产品,人们在线下电影院想买一杯想到要10元钱放弃了这也是不合理的,由此明白一方面产能过剩,所有商家都在想怎么多些客户,而另一方面内需不足,老百姓又没钱买 这是很矛盾的现象。
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明白生产力提升是减少劳动量增加产出数量和质量,能让所有人工作轻松赚的多,退一万步说说,哪怕我思考错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补强消费能力,也不是发钱补贴工资,我相信比我聪明的人大有人在会想到解决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