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7: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2)价值交付
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常会说“以后常联系”,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我们都会常联系呢?不尽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只有那些有价值、在日后可能会对你有帮助的人才会去主动联系呢?
在私域中也是同理,建立信任、产生关系的前提是,你能给用户创造价值。感知最明显,最核心的肯定就是产品。
产品有多重要?列个公式,你就明白了。
产品为1,营销推广私域能力为100,总值为100。
产品为-1,营销推广私域能力为100,总值为-100。
很多老板/品牌的产品力根本就不行,与同行相比没优势,要么根本就是伪需求,那么这时候每天想着如何通过私域赚钱、卖货,根本就不现实。就算拉起群来,卖了点货,用户在群内吐槽产品、吐槽服务的滔天舆情,能抵挡的住?
用户需求的调研,产品的研发,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需要市场、供应链、渠道等多方高度配合,牵扯到的要素非常多,这里就不单独展开了。
但私域的产品体系搭建,跟传统电商、门店有区别,呈阶梯、漏斗状。以用户旅程、生命周期为切入点,整个产品阶梯分4类,为引流品、建信品、利润品、拓展品。
2.1引流品
通过引流触点,将用户从公域平台吸引至私域的产品。
常见的引流品分为4类:
实物类:产品小样、体验装、新品、关联品(比如,买锅后,加微信送锅铲)等。
虚拟类:免费的直播课、录制课、教学视频、资料包、工具包等。
服务类:测试(测一测你的肤质)、权益(添加私域即可包邮)、体验(免费试驾、免费会员体验名额)等。
优惠类:无门槛优惠券、满减券、买一送N资格、随机免单等。
2.2建信品
用户进入私域后购买的第一个产品。其核心目的是让用户通过使用产品,快速体验到Aha moment,感受到价值,与品牌建立信任,为后续转化高价利润品做铺垫。(如果引流品是小样、体验装、新品,那么同时也可作为建信品。)
所以,这就要求该产品:价格低,降低用户决策门槛;效果立竿见影,让用户有所收获。
比如,在教培行业,通过9.9元为期一周的训练营,让用户在每天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明确习得一项技能或提升某方面的认知,进而促进购买高价的正价课。
比如,在美妆行业,用户刚进入私域,通过极低的价格(品牌方不挣钱,有些甚至还亏钱)购买产品小样,效果还立竿见影,那么用户自然对这个品牌产生了信任,进而会购买其正价品、利润品。这种做法还常被用于母婴、宠物、医美等行业。
2.3利润品
顾名思义就是能为品牌带来高利润的产品,也是私域转化的重心。要注意的是,用户在购买利润品后,品牌方要计算好用户的复购周期,以便临近复购周期时,SOP自动触达转化。
2.4拓展品
有些品牌的产品线不够广,单一产品的用户复购频次也没那么高,这时可以与其他品牌进行异业合作拓展品类。
拿汽车这类高客单、低复购的产品来举例子,通过测一测你的贷款金额、免费试驾等引流品将用户引入私域,再尽快让用户试驾感受到产品的核心价值,若用户觉得车辆试驾不错,就会下单购买,最后与其他品牌合作,售卖车周边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03 共创体验:平淡中的惊喜
生活是平淡的,时不时需要惊喜添彩,也只有惊喜、超出预期的体验才会被牢记。放下手机,仔细回想一下过去半年的经历。日常的平淡琐事,我们早已忘却,能记住的只有那些峰值体验。
品牌与用户相处更是如此,绝对不是一次成交的关系,要成为被牢记的“朋友”,就需要时不时共创一些惊喜体验给到用户。
1)平等沟通
这可能是最大的笑话了。品牌与用户的平等沟通,这么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居然也是给到用户的一个惊喜,还特别重要。有太多的品牌,只是把它当作口号,嘴巴上说着将用户当朋友,却在背后暗地里捅刀子。
用户遇到了售后问题,品牌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用户提的一些合理要求,品牌能不能积极处理?……
要做到平等沟通,很简单,无非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要做到平等沟通,也很难,需要品牌放下高傲姿态,主动拉近距离,靠近用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