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0-30 07: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3.内容分发推荐
3.1 平台外(端外)
端外分发的话,首先就找准哪里有用户、有流量。
传统的BAT,以及最近几年盛行的TMD、中短视频社区,无疑都汇聚了海量的用户。
内容端外分发渠道
虽说短信、社群这些也是常见渠道,但就经验而言,投产比太低。在端外分发内容,那就要搞清楚各个平台的规则特性,迎合平台的规则,才能得到更多的推荐流量。例如要在搜素引擎端获得曝光流量,那就要搞清楚SEM、SEO规则,挖掘用户可能会搜素的关键词,再根据这些关键词做内容;在小红书平台发内容,那就要注意内容篇幅(500字内),以及社交属性。
3.2 平台内(端内)
3.2.1 用户触达
端内如APP,触达用户的路径一个是固定的产品入口icon,弹窗等资源位。还有一个重要渠道就是push消息推送。做好push,必须得做好以下三件事儿:
a.用户分层
用户分层,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不同用户推送不同内容。最简单的就是按区域、年龄等基本属性推送。
就拿房产内容的运营来说,各地的购房政策、公积金贷款、落户都不同,如果把上海的政策推送到北京,那用户可能就立马关闭消息通知,甚至是卸载APP。
b.内容本身(新、热;干货知识;有趣好玩;人群认同、共鸣)
用户喜欢的内容分类
c.好的标题
关于标题的写法网络上到处都能找到一堆经验,这里就不獒述了,简单写下个人经验
1、设置悬念
2、权威背书,标题中突出权威机构、名人明星等关键点
3、总结、归类性的百科内容,尽量出现阿拉伯数字。这样就表明前期做好了搜集整理工作,为受众提前准备好了条分缕析的有用信息
4、颠覆认知,打破读者的思维惯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独生子女无法继承父母房产?
5、突出时效。时效有2种用法,一是用在资讯文章上,突出消息的及时,赢在既快又准。如:刚刚!两会报告透露了这些信号……第二种用法是物质激励、奖券的期限,给人制造紧迫感。
6、排行型标题。与人性中‘一较高低’的本能相适应,往往能激起受众的好奇围观。比如,……top10排行榜。
3.2.2 内容排序与呈现
a 热门榜
通常用于推荐资讯等强时效性的新闻热点,在短时间内热度快速飙升的内容。是用户在一个平台获取重点资讯的主要入口。大多数产品都有这个,诸如微博热榜、百度热搜、抖音热榜
b 编辑推荐
这个主要用于人工筛选优质内容,然后进行推荐。比如一个平台的深度优质内容,可能多数用户没耐心看完,或根本看不懂,这样的内容就极容易因完读率等数据降低推荐分,这个时候就需要编辑手动干预,筛查出这类内容推荐给用户。
还有一种情况是,该平台本身的硬广内容,对于平台来说是必须push给用户看到的。
c 个性化推荐
这个适用于内容体量和用户体量都非常大的平台,根据用户属性及行为判断出用户兴趣,再推荐对应内容。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抖音平台的千人千面。
4.内容商业价值与变现
不同的价值和定位,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这也关系到在工作中目标成果的量化。下面就罗列5种常见的内容价值与变现
品牌口碑塑造
这个是最常见的内容价值。一般公司的品牌部、公关部生产的品宣内容如PR稿件,都是为了建设推广品牌/产品,打造品牌美誉度。
这种内容通常会用曝光量、阅读量、传播量、互动量来衡量内容的好坏。但有一个严重的陷阱就是:为了数据好看,不断向下迎合、向下营销,最终内容失去了品牌调性。现任的公司就是,定位高奢钻戒品牌,但经常在社交平台看到一系列流水线式生产的视频,甚至有大V专门来写文章剖析我们的营销‘又土又暴利、土味爱情’。
向下营销、向下迎合,短期几个月甚至半年来看,各项数据都很好,也不至于影响到最终的成交营收。但长期发展,就会让品牌失去调性,最终陷入增长困境。
正如近期爆火的TVB剧《新闻女王》里面强调的:新闻要保持公信力,不能为了一时的数据效果而哗众取宠。同理:高奢品牌建设不能为了短期的数据效果,而损害品牌形象。
知识付费
这是最直接的内容变现方式,一般只有深度、专业、长内容,才会采取这种方式变现。有对单个内容进行付费的,也有会员充值。如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知乎、知网……
业务线索(leads)
指的是让用户留下电话号码、邮箱等联系方式。这种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户决策周期长的高客单价商品,用户在线上无法完成交易闭环,或是在线上很难短时间内决策购买的商品,如房产、汽车、TO B类的sass软件服务。线上内容只能起到宣传和引导留资的作用,然后把收集到的线索流转给客服或是销售团队跟进,最后在线下完成成交。
像低客单价的消耗品,就没必要引导用户留线索了,最好是引导客户直接下单,在线上完成业务闭环。毕竟,用户路径越短越好,在成交前,每一步都有可能流失。
广告
这种应该是早期互联网最常见的内容变现方式,在PC时代,个人站长的网站流量增长后,大多会接入百度广告联盟、谷歌联盟将流量进行变现。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自己打造了高流量,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进行变现。
发展到今天,其实很多KOL的变现,底层逻辑和这个也是一样。都是先让自己‘火起来’,然后把流量卖给广告主。不同的点就是网站流量变现,和广告主之间隔着广告联盟中间商,而KOL和广告主之间大多数是直接联系。
增加用户黏性
内容只是某个应用/网站里面的一个小模块,只为了吸引用户更多的停留在应用内。 |
|